给生命标价
发布日期:2015年2月16日
你可能听说过这一点:如果一个人手头有一笔钱,而且打算用这些钱拯救生命,那么他就必须先给他打算拯救的这些生命确定一个价格(如果你没听说过的话,Scott Alexander写过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的解释非常好,参见 http://squid314.livejournal.com/260949.html)
但是“价格”和“价值”是不一样的,我常常看到人们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为了说明这种错误,我打算在这里讲一个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住满了永生者的村庄。他们在度过青春期之后就永远不会变老,不过他们依然有可能因为受伤或者饥饿而死。但是或许是因为人生足够漫长而充实,他们都非常珍惜彼此,享受和平的生活。事实上,村民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遭遇非自愿的消亡。
至少恶龙到来之前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恶龙向村民们要求两样东西,我相信读者能猜得到:黄金和肉食。这条恶龙——悬在民众头上的祸患——确实非常强大,非常狡猾而且实力无人能敌。除非满足它的条件,否则恶龙就要立刻带走所有村民的性命——它确实有这个能力。
恶龙要求每一个村民都必须每年都上缴一定数量的黄金,越年长的人被要求上缴的黄金就越多。任何无法支付足够数量黄金的人都会被吃掉。
村民们尝试过了恳求,哭诉,怒斥,但是恶龙无动于衷。只是给这些村民展示了几处有可能挖到金矿的地点,然后要求他们立刻开始工作。
村民们竭尽所能地满足恶龙的要求。他们从未做过矿工的工作,但是学得很快,每个人都付出一切精力来搬运岩石,挖掘泥土。他们没有工具,只好徒手工作直到满手是伤。从每一个角落一点一点积累恶龙要求的黄金,放弃了他们定居点里需要进行的所有其他工作。然而即使是努力到这种程度,他们也没能凑足恶龙要求数量的黄金。在一年的末尾,恶龙回来了,带走了村民们积攒的所有黄金和10个最年长的村民(他们的年龄最长,在恶龙那里能够抵消的黄金最多,能够保护更多村民活下来)。
村民们在绝望中进入了第二年,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不仅达到甚至超过了所能做到的极限。他们与时间赛跑,憔悴不堪:超过人类能够承受极限的工作量让他们眼窝深陷,皮肤蜡黄,手臂纤细,直到晕倒在矿井中。这一年末,恶龙回到村庄,带走了村民们所有的工作成果,和15个人。
村民们靠竭尽全力工作来满足恶龙保全性命的策略失败了。
但是这些村民是人类,而智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于是在第三年,幸存下来的村民接受了这个苦涩的事实:在能够产出足以保护所有人安全数量的黄金之前,必须先保证自己生存下来。他们开始离开矿井,出发去狩猎,去采集,去重新变得强壮。他们也开始打造镐和铲子,因为他们意识到仅靠双手无法自救。
在第三年的结尾,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还没能开始产出足够效益,恶龙带走了所有的黄金和100个村民。
但是在第四年,恶龙只能带走两个村民。
很快,恶龙(欣喜于村民们的进展)告知村民们它要收取更多黄金,具体的数量与村民年龄将从线性关系改成指数关系。
这一次,村民们只是点了点头,将满腔怒火锻造成冷峻的决心
自从恶龙第一次到来村庄之后很多很多年过去了,事实上这里已不再是村庄——它发展成了一座城市,而这座城市演化出了一整个文明。
现在这里的人口比恶龙到来之前要年轻得多了——尽管年岁较长的人们更有智慧,生产力更高,每小时能开采出更多黄金,但是总有一天这些增加的生产力没法再追上恶龙对他所要求的黄金数量——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这个人会欣然接受自己的命运,因为没有人会愿意以牺牲另外两人的方式寻求自己的苟活。
事实上,这种艰难选择现在并不罕见。村民们很久以前就发现了专业化和经济学的意义,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不再在矿井工作。一些人花时间耕种和准备食物,一些人负责完成定居点的维护工作,另一些人致力于发明新的工具,探索更好的生产组织形式来面对恶龙可怕的税收。事实上甚至有人从事艺术和娱乐工作——因为村民们已经学会了了保持动力和士气的重要性。
(另一些村民在地下工作,藏身于恶龙的视线之外,正在设计对抗恶龙的武器)
于是你会发现即使是在这个文明里,依然有人一生都在写书,从没进入过矿井工作——当然如果你凑近看就会发现人们这样做只是因为一个作家以这种方式提升士气和生产力能够比亲自走进矿井工作拯救更多生命。因此这个文明——尽管愿意付出一切来拯救尽可能多生命——依然在生产书籍戏剧和电影。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你可以计算出拯救一条生命的确切价格,其结果大概相等于1000张电影票。
眼下,有两位生活在这个龙祸之世的民众——Bob和Alice——正在讨论生命的价值,让我们来听听看:
Alice:所以你看,一条生命的真正价值和一部最新大片的一千次观看相当。
Bob:胡说八道!一条生命的比两千小时的观影时长珍贵得多!生命几乎是无价的,你不应该给一条人命标价!
Alice:真是虚伪的义愤!你本可以更好地调配资源来拯救更多生命,只要采取量化的方式给每条生命标定一个价格!如果你想尽可能多的拯救生命的话,就必须为生命定价!
Bob:但是一千次观影本来就没办法和一条生命等价!如果我要在一部电影的一千人次观看量与拯救一条生命之间做选择,我永远都会选择拯救那条生命!
Alice:是的,但是这种直觉是不自洽的。对生命的订价是在一个有效市场中进行的,而这个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一条生命就是与最新大片的一千次观看等价。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比一千人观看最新大片所体验到的快感总和更珍贵!如果你的直觉没法认同这一点,出错的是你的直觉!
读者看到这场争论中存在的错误了吗?
Alice和Bob都说对了,也都说错了。